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醫院迫爆病床「超負荷」107%

長假期結束,不過天氣急凍,市民容易患病,醫管局公布最新公立醫院數字,包括急症服務及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周二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次達5290人,而內科住院病床於午夜時的佔用率亦達107%,11間醫院逾100%。

在冬季服務高峰期期間,醫院管理局表示,會密切監察轄下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的數據,數字顯示,新界東威爾斯親王醫院最迫,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最高為威爾斯親王醫院128%,其次為仁濟醫院115%,第三位基督教聯合醫院114%,最低則為瑪麗醫院87%。

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次方面,屯門醫院達498人,平均每小時接收20.75個病人、基督教聯合醫院454人、伊利沙伯醫院451人。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佔用率最高並且超負荷,有120%,其次為屯門醫院的108%。

另有多達7所醫院也超負荷,分別為廣華醫院的103%、伊利沙伯醫院的101%、將軍澳醫院的104%、聯合醫院的105%、明愛醫院的105%、那打素醫院的100%、博愛醫院的106%。

一時狂吃 一時節食 「搖搖式減肥」反增磅

【晴報專訊】節食減肥,要持之以恒相當困難,有外國研究指,斷斷續續的「搖搖式減肥」(Yo-yo dieting)會令大腦以為人體處於饑荒環境,反而容易吸收更多脂肪。有營養師更指,搖搖式節食人士最易在大時大節「破戒」,有個案因節食減了2公斤,卻在聖誕至農曆新年一連串節日後,反彈重了5公斤。
以為「饑荒」 身體更積極「儲脂」
節食了一段時間,初見成效便獎勵自己吃頓好的,或到了大時大節就「破戒」,這種間斷的節食稱作「搖搖式」減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及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發現,若我們吃的食物一時多、一時少,大腦會以為人體處於饑荒的環境,當我們吃得多的時候,身體就會積極吸收更多營養,以儲存足夠的脂肪。
研究人員用數學模型,來模擬動物是如何對不同的食物供應作出反應,結果發現,現時的人類與1.2萬年前的人類差不多,面對食物供應不穩定的情況,就會主動吸收多一點,就像雀鳥要儲存能量度過寒冬一樣。所以「搖搖式」減肥的人,在偶爾不節食的階段,身體會吸收更多營養,容易令體重飈升。
節食不配合運動 易愈減愈肥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指,港人減肥逾半會選擇節食,卻不配合運動,若加上「搖搖式」減肥,則更易愈減愈肥。他解釋,肌肉的多少控制着人體的新陳代謝率,而節食減肥通常會減少肌肉;透過節食雖可減少攝取卡路里,在初期易見效,但隨着肌肉愈來愈少,身體沒有足夠的肌肉來消耗攝取的能量,減肥效果就會愈來愈差。若間中「破戒」吃多一點,身體更難消耗攝取的熱量,令體重升得更快。
張又指,近期多節慶及派對,節食者容易「破戒」,節日後是體重反彈的「高危期」,「不少人的節食計劃太進取,遏抑了慾望,堅持1個月就難以控制,加上大時大節很多聚會,節食者面對誘惑,很難堅持。」曾有中四女生,原本體重約70公斤,選擇不吃早餐或午餐減肥,一個月減掉2公斤,但聖誕、元旦及農曆新年期間經常出席派對,事後體重竟反彈增加了5公斤。張提醒,只靠節食減肥容易愈減愈肥,應配合適量運動才更有效。
記者:畢嘉敏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急補維他命C 有效抗流感?



【晴報專訊】流感高峰期來襲,人人自危。部分人頻吃維他命C,以為可防流感或助病情快康復。但醫生指,對抗病菌靠抵抗力,食維他命C不會即時有效,形容只屬心靈「安慰劑」。有營養師指一般維他命C沖劑遠超建議攝取量,加上日常飲食攝取,隨時超標損腎臟。
難即時見效 注意衞生更重要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生病時對抗病菌靠本身抵抗力,即使食維他命C也太遲,不會有即時功效,形容「考試前臨急抱佛腳溫書,根本就趕唔切」,只是心靈「安慰劑」,感覺像「自己做緊嘢」。「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陳筠霖指,醫學上未有足夠證據證明維他命C有助預防流感或助感冒痊癒,但攝取足夠維他命C有助製造對抗病菌的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力。
對如何預防感冒,林永和認為,注意個人衞生更重要,「流感是經飛沫傳播,故摸完攔杆及枱面,進食前要洗手,減低將病菌帶入口腔風險,也避免常捽眼及捽鼻。」生病時多休息,讓身體有能量對抗病菌。他坦言:「病唔病有很多因素」,包括平日休息及運動是否足夠,飲食是否均衡等,而維他命C的影響極細。
基本飲食已攝足 過量恐傷腎
一般而言,成年人建議每日攝取維他命C為90毫克,不應超過2,000毫克。林永和指,對本身缺乏維他命C人士,食維他命C丸或飲沖劑有其作用,但從飲食上已攝取足夠維他命C的人,再補充則變得多餘,「維他命C是水溶性,過多身體也不會吸收,經尿液排出體外。」
陳筠霖說,一般維他命C沖劑或丸含1,000毫克維他命C,遠超於建議攝取量。日常維他命C飲品、水果及蔬菜皆有一定含量,加起來很易超過建議上限。而部分人服用這類產品時,未必清楚閱讀食用指示或憑記憶判斷分量,易超出上限而不自知。本港曾有男子因每日服用4,000毫克維他命C導致腎衰歇,需入院長期洗腎。
陳筠霖表示,番石榴的維他命C相比柑橘類水果高出2至3倍,蔬菜中以紅燈籠椒含維他命C最多。以半杯番石榴為例,含190毫克維他命C,但一個橙及半杯士多啤梨分別只是69.7及48.8毫克。
記者:翟秀娟
撰文︰Healthy Life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高膽固醇年輕化 茹素運動多也超標

【晴報專訊】一項調查發現,46%受訪市民壞膽固醇超標,最年輕個案只有19歲。有醫生指,膽固醇超標有年輕化迹象,與日常生活多進食快餐有關,但有個案食素及有運動亦超標。醫生建議,應及早改善飲食習慣及增加運動,以免患上心血管疾病。
香港老年保健協會今年4至10月為556人進行全膽固醇血脂測試,結果發現逾46%受訪者壞膽固醇超標,最嚴重者超標近1倍,最年輕個案只有19歲。
最嚴重超近倍 有個案僅19歲
調查發現,65%受訪者的好膽固醇低於標準的1.5mmol/L,當中26%受訪者好膽固醇嚴重不足,男受訪者好膽固醇不足的問題嚴重於女受訪者;逾8成60歲以下的受訪者膽固醇超標,超標率遠較60歲以上受訪者高。
2003年起食素的馬女士指,從前到茶樓會吃馬拉糕及蓮蓉包等,以為吃素較健康,豈料經測試後發現壞膽固醇嚴重超標,反映「吃素非無敵」,要視乎食物類別。57歲的簡先生則是龍虎舞獅,今年兩度中風,其後發現因日常進食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吸煙及飲酒所致。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指,膽固醇超標與常食快餐、高脂高糖食物或煙酒有關。盧表示,可透過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及每天吸收2克飽和植物固醇達到降膽固醇功效,花生、紅蘿蔔、蘋果和全麥麵包都含有飽和植物固醇。港大心臟血管研究所主任張文勇指,每日吸收2克飽和植物固醇有效減少10%至15%壞膽固醇,效果較進食雙倍降膽固醇藥更佳。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Workshop - 題目: 體重管理 ABCD (17 Nov 2016)

Organization: AASFP 

Title:  體重管理 ABCD

Location: AASFP Centre

Date: 17 Nov 2016 (Thur); 6:30 - 10:30PM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Health talk - 題目: 健康飲食和運動講座 (14 Nov 2016)


Organization: A community project 

Title:  健康飲食和運動講座

Location: 茜草灣鄰里社區中心

Date: 14 Nov 2016 (Mon); 2:00 - 4:00AM

Target audiences 





























Booklet
























Feedback from the organization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辣椒配薑 抵銷致癌風險

美國最新研究指辣椒與薑同吃,患癌機會或減低。(資料圖片)

【東方日報專訊】【本報綜合報道】「無辣不歡」的人有更多健康理由去嗜辣。美國化學會的動物實驗研究發現,若只攝取從辣椒提取的辣椒素,實驗老鼠較多患肺癌。但若同時餵飼辣椒素及來自薑的6-姜酚,意外地發現較少老鼠患肺癌。專家估計,長期食辣椒有機會致癌,但當辣椒與薑共食,互相的成分可抵銷致癌機會。
老鼠實驗 只吃椒多患肺癌
研究人員安排一群罹患肺癌「高危組別」的老鼠參與實驗。先從辣椒提取辣椒素、從薑提取6-姜酚,再將老鼠分三組,第一組只餵辣椒素、第二組只飼6-姜酚,第三組同時餵辣椒素及6-姜酚。結果發現,第一組老鼠較易患肺癌。第二組老鼠中,一半患肺癌。第三組老鼠中,兩成患肺癌。研究結果刊於美國化學會的《農業和食品化學雜誌》。
過往已有研究指出長期食辣椒,吸收過多辣椒素或增患癌風險。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上述研究結果或可推斷,薑含有的6-姜酚可抵銷辣椒素帶來的健康風險。換言之,辣椒與薑同吃,或有助減低致癌機會。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一杯沙冰兩惡菌

東方日報

沙冰在炎夏大行其道,但部分李斯特菌含量超標!本報在市面購買六個沙冰飲品,委託浸會大學生物系檢驗含菌量,結果發現,兩個樣本的李斯特菌量,超出食安中心的限值,最高更逾五成。由於本港沒有為凍飲訂立總細菌含量的標準,但有兩個樣本的總含菌量,超出台灣衞生當局標準的一點八倍及一點三倍,此外,所有樣本也驗出一定數量的大腸桿菌。醫學界人士懷疑店舖沒有徹底消毒器皿,令細菌有可能黏附在食物或飲品,不斷孳生,市民飲了含李斯特菌的飲品,隨時引致敗血症、腦膜炎,甚至致命。有立法會議員直斥食安中心把關及監管不力,以致沙冰含菌量超標,除要加強執法,還要立即為凍飲訂立總細菌含量的標準,否則只會靠害市民。

冰凍飲品熱賣,售賣店舖經常大排長龍,每日銷量可過千杯。記者在多區巡查發現,部分冰凍飲品店舖衞生情況欠佳,有店員未有戴手套或口罩,便拿起器皿處理飲料;也有店舖將放置冰塊的膠桶放在地上,長期暴露於空氣中。由於部分店舖設於人多車多的旺區,冰塊容易受塵埃污染。

旺角元朗樣本含菌量最離譜

記者在旺角、葵涌及元朗的六間冰凍飲品店,共購買六款沙冰飲品,交由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測試含菌量,結果發現,來自旺角的樣本六及元朗的樣本一,分別驗出李斯特菌達每克一百五十四個(cfu/g)和一百三十八個(cfu/g),與食安中心把低風險食物的李斯特菌含量限值,定為每克食物樣本少於一百個菌落形成單位比較,分別超標逾五成及逾三成。另外,六個樣本都驗出有大腸桿菌,分別介乎四至五十二個(cfu/g),即原材料有機會受到糞便污染,但沒有超過食安中心的一百個(cfu/g)標準。

至於總含菌量方面,由於本港未有為凍飲定下總細菌含量的標準,記者以台灣當地對密封凍飲標準,即總含菌量標準每克不可超過二百個(cfu/g)作比較,樣本六的總含菌量達五百六十六個(cfu/g),樣本一總含菌量為四百六十個(cfu/g),分別超標約一點八倍及一點三倍。

「細菌喺約攝氏四度環境下最為活躍,可以喺一分鐘內幾百萬倍,甚至幾千萬倍咁孳生。」負責測試的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助理梁浩文指出,食物、溫度和充足的水分,都是李斯特菌孳生的溫床,「李斯特菌最適合喺低溫生長,由於佢會釋放毒素,人類食咗會致病。」

李斯特菌可致敗血症腦膜炎

「感染李斯特菌,隨時會引起敗血症,甚至腦膜炎!」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李斯特菌可以在冷凍雪櫃及攝氏四至十度間生長,不排除有店舖處理食物及飲料時,沒有徹底消毒或以高溫清潔器皿,細菌有機會黏附食物或飲品,不斷孳生,飲了含李斯特菌的飲品後,輕則腸胃炎、肚屙及腹瀉,重則可導致敗血症,甚至腦膜炎,長者或抵抗力弱人士,受感染後可以致命。

「係咪要等到致命意外先補鑊」

「係咪要等到有致命意外發生時,政府相關部門先至肯去補鑊?」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批評,食安中心對於沙冰及雪糕等冷凍食品監管不力,「每個樣本都含有一定量嘅菌,顯示當局巡查及打擊力度不足,完全係靠害市民。」麥指,沙冰及雪糕等冷凍食品對溫度變化極為敏感,在存放及製造過程中出現問題,便會孳生大量細菌,除加強執法外,她亦促請食安中心盡快為凍飲訂下總細菌含量的標準,保障市民健康。

樣本六的飲品店回覆指,該公司將會開展各方面的調查,並會停止出售相關沙冰系列飲品,直至有進一步調查結果為止。另一間飲品店則在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指出,由一三至一五年,共接獲七宗沙冰或包括沙冰在內的食物投訴個案。而該中心由一三至一五年,抽取超過四百個食物樣本,包括沙冰、食用冰及非瓶裝飲料作微生物測試,全部測試結果合格。

麥美娟已報名參選立法會新界西直選,同區其他參選人有︰黃潤達、尹兆堅、高志輝、周永勤、鄭松泰、鄺官穩、田北辰、何君堯、梁志祥、郭家麒、黃浩銘、李卓人、黃俊傑、馮檢基、陳恒鑌、張慧晶、呂智恆、湯詠芝、朱凱迪。

圖:吳啟偉、甘偉倫

文:周詠欣

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11款醬油含致癌物 半茶匙已超標

【晴報專訊】消委會測試40款市面常見的豉油、醬油及鮮露,當中11款醬油含有或可能令人致癌的4-甲基咪唑,部分食用半茶匙已超出美國加州標示要求;另有豉油的菌落總數超出內地標準上限高達433倍。
測試結果發現,3款生抽醬油、4款老抽、2款蒸魚豉油、1款甜豉油及1款辣椒頭抽檢出的4-甲基咪唑,含量由0.1ppm至15.9ppm不等,以御品皇金標老抽含量最高,食用2毫升(少於半茶匙)已攝入31.8微克4-甲基咪唑。
其次的同珍王字老抽檢出4.2ppm,食用7毫升(約一茶匙),已超過美國加州規定須附警告29微克的參考指標;含量最低為廣祥泰一級生抽。
消委會解釋,為增添食物色澤,製造商會在產品中加入焦糖色素,部分是由銨類化合物與碳水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製成,可能產生4-甲基咪唑。



金牌生抽皇含菌433倍
另外,九龍醬園金牌生抽皇驗出每毫升含13,000,000個菌落,超出內地國家標準的上限約433倍,會方已將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有24款驗出含5至8,600個菌落總數不等。
消委會:測試結果已交生產商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4-甲基咪唑過往僅在動物測試中證實有機會致癌,人體則未有相關測試,因此致癌風險高低因人而異,視乎個人身體狀況、飲食習慣及家族遺傳等,不能一概而論。
消委會指已將測試結果交予各大生產商。御品皇金標老抽代理商回覆消委會指產品符合香港法規要求;同珍王字老抽生產商則透過律師事務所向消委會指出,該產品以天然釀造豉油為原材料,配以焦糖醬色及調味料調配而成,絕無添加水解蛋白作原材料,該老抽產品遵從香港法例及台灣一般釀造醬油要求。九龍醬園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菌超標或因製作時衞生欠佳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客席副教授任永昌表示,雖然菌落總數超標逾400倍,但不能估計屬益生菌抑或致病菌,又認為超標或與醬油製作過程期間衞生情況未如理想有關。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及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均認為人們因進食含相關醬色添加物的食物而攝入的4-甲基咪唑分量,不會引起健康方面的關注。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女子食壽司飯患敗血病留院

東方日報 – 01/08/2016

【東方日報專訊】【本報訊】誤食不清潔壽司或刺身,隨時食出禍!去年有女士因進食外賣壽司飯,引致敗血症,需要在醫院留醫多月。有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指,進食含菌量超標的壽司會引致腸胃炎,嚴重者更會腸壁膜出血。
含菌超標 可致腸壁膜出血
去年十一月,一名四十七歲的長期女病患因進食外賣壽司飯,出現敗血症,血液樣本經化驗證實含李斯特菌。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一般即食食品,含李斯特菌的菌落形成單位不可多於一百個,但有關樣本超標一倍半,而砧板亦驗出含菌。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專科主任袁孟峰表示,壽司若未經妥善冷藏,會孳生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會引致腸胃炎,出現肚瀉、嘔吐及發燒,正常數日會痊愈,但嚴重者會引致腸壁膜出血。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養和新技術篩選正常胚胎移植 大大提升成孕機率


【星島日報報道】年紀較大或不孕的女性可能會選擇進行人工受孕,提升懷孕機會。養和醫院生殖醫學專科醫生鄧靄珊醫生解釋,仍有部分女性接受多次體外受孕治療失敗,可能是由於胚胎的基因出現問題,令著牀出現困難。
  鄧醫生說,多次體外受孕治療失敗、慣性流產的個案可以在進行人工受孕時同時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PGS) ,以挑選染色體數目正常之胚胎作移植,從而改善因爲胚胎染色體問題而未能成孕、流產或畸胎的情況;此外,若有家族遺傳病的夫婦,可選擇同時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檢查胚胎基因從而避免下一代帶有嚴重的基因異常或患上遺傳病,如甲型地中海貧血病及部分的肌肉萎縮症和神經纖維瘤等。
  但過往技術不能為同一個胚胎進行PGS和PGD,養和醫院上年成為本港首間醫院將「新 一代基因排序系統」(NGS)應用到體外受孕服務上,讓接受人工受孕的夫婦,在移植胚胎前同時進行上述兩種檢查,協助篩選正常胚胎,有助進一步提升受孕率並減少遺傳病由父母傳至子女的機會。
  現時31歲的C太太,於2007年結婚後,一直嘗試以自然方式懷孕,結果兩度流産,上年底與丈夫到養和醫院求醫,經檢查後,發現丈夫染色體異常,故建議同時進行PGD和PGS,過程以7個囊胚期胚胎作基因及染色體檢查,發現只有1個屬於正常,太太於2016年初將正常胚胎移植體內並成功懷孕,現爲23週。
  40歲的A太太結婚約十年,一直未能懷孕,曾多次進行人工授精療程及體外受孕療程也告失敗。去年1月到養和醫院求診,醫生估計A太太未能成孕原因與年齡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有關,因此建議A太太接受PGS檢查,從4個囊胚期胚胎進行篩查,其中發現2個胚胎染色體數目異常,最後醫護團隊揀選其中1個正常胚胎植入體內,令她成功懷孕,女嬰順利於2016年4月出生,亦成爲本港首個採用NGS進行PGS出生的嬰兒。
  C和A太太的主診醫生養和醫院生殖醫學專科醫生駱紅醫生表示,在25對接受了以NGS技術進行PGS及PGD的夫婦中,PGS個案的成功懷孕達67% ;而PGD個案的成功懷孕率達 83%,結果顯示技術提升懷孕率及減少流產風險。

跑步大流行 成最傷身運動


【晴報專訊】近年愈來愈多港人愛上跑步,惟準備不足反易傷身。衞生署調查報告指,去年因運動致傷市民中,24.7%人是在跑步時「中招」,佔受傷個案中最多。有學者指跑步不當易積累慢性勞損,但嚴重性一般較踢足球及打籃球受傷為低。
衞生署去年進行調查,訪問4,200名介乎18歲至64歲巿民,結果發現61.2%人在過去12個月內每周最少運動一次,當中9%人因運動受傷,嚴重程度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受傷個案最多 足球籃球僅次
按受傷種類劃分,24.7%人在跑步時受傷,佔受傷個案中最多,其餘分別有15.4%和15.2%人因踢足球和打籃球出事。
據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統計,運動損傷佔急症求診個案12%。每年旗下運動損傷診所處理逾5,000宗個案。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過去踢足球、打籃球及踏單車致傷個案較常見,相信因跑步賽事流行,多了人參與,導致因跑步受傷個案趨增。他指跑步會引致發炎等慢性勞損,較上述3者會引發的十字韌帶斷裂等程度為輕。
欠訓練熱身 參加長跑易出事
雷又指,研究馬拉松賽事致傷率時,發現有3成人未經訓練便參賽,致受傷風險提高,提醒巿民應「先keep fit,後出賽。」
仁安醫院骨科顧問醫生李安邦表示,近年多了因跑步致傷的求診病人,最常見的包括筋膜發炎、拉傷肌肉,嚴重者為壓力性骨折,而最年輕求診者僅20歲。
「有些人平日缺乏運動,高估自身能力,一跑即跑長路程,且無做足熱身而出事。」李指,另有40多歲病人平日雖有練習,惟體力隨年齡增長而衰退,為爭取佳績,練習過度而受傷。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醫科牙科護理最高 月薪達三萬三 八大畢業生 打工年薪均增 6%




【星島日報報道】隨着 暑假來臨,又有新一批的大學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日公布一四學年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情況,整體學位畢業生的平均薪酬較一三學年增加百分之六,當中香港大學繼續冠絕八大,平均月入約二萬一千九百多元;最低是嶺南大學畢業生,月入約一萬三千多元。至於按學科計算,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的平均薪酬最高,月薪達三萬三千多元;最低是文科和人文科學科,月入僅一萬四千元。
  八大畢業生的薪酬一直受人關注,教資會昨公布一四學年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數字,在一萬九千多名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中,成功訪問一萬七千多人。港大畢業生的薪酬屬八大之中最高(見附表一),平均年薪二十六萬三千元,即每月約二萬一千九百多元,較一三學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七。
  月薪2.19萬 教大緊隨其後
  緊隨其後的是剛完成正名的教大,平均月薪有二萬一千六百多元,升幅較一三年增加百分之五點七,相信是教大以教育科目為主,其畢業生大多從事教師,薪酬相對較穩定,過去十年的平均薪酬在八大的首三位。
  至於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畢業生平均月入分別為二萬一千五百元及一萬八千元;理工大學畢業生是自O九學年後,再次超越科大,平均月薪有一萬八千五百元。最低的是嶺大畢業生,年薪十六萬一千元,即月薪一萬三千四百多元,較一三學年輕微上升五百元。城市大學則屬於八大之中,畢業生薪酬升幅最高的大學,平均加幅有百分之九點四。
  文科生薪酬最低 平均1.4萬
  若按不同學科類別計算,修讀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的學生,薪酬明顯最高,平均月入三萬三千二百五十元,較一三學年上升一千六百多元;其次為教育科畢業生,月入二萬二千多元。至於薪酬最低的是文科和人文科學科,平均月薪僅一萬四千多元(見附表二)。
  教資會亦同時公布研究院研究課程畢業生的薪酬,當中以商科和管理科表現最好,年薪達四十三萬一千元,即平均每月三萬五千九百多元。社會科學科及文科和人文科學科的研究生,表現亦同樣不俗,分別年薪有三十三萬及三十四萬六千元,即月薪有二萬七千五百元及二萬八千多元;反而在學位課程年薪高企的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研究院研究課程畢業生表現明顯遜色,屬多個學科類別中第二低,平均年薪二十七萬五千元,僅較理學科畢業生高二千元。
  全職就業81% 失業僅1.9%
  此外,就業統計數字亦顯示,在受訪的一萬七千名修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中,八成一人表示全職就業,一成一人表示繼續升學,失業率僅百分之一點九,與一三學年相同。至於研究生方面,研究院研究課程畢業生的失業率反而有百分之五點七,就業不足率亦有百分之五點三。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Counselling

當我未瞭解 Counselling 時,我覺得它只是營養諮詢的輔助工具。 
但當深入認識了它後,我發覺   Counselling   在營養治療中缺不可少...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祝君健康:醫生話你知

Pearl  逢星期四 09:35PM

祝君健康:醫生話你知  
Well Being:Trust Me I'm a Doctor












(30/6) 第3季:本節目的醫療團隊解答人們提出的醫學問題,答案往往出人意表。本集內容包括如何預防抽筋、深靜脈血栓的早期徵狀、香草對記憶力的好處、治療嚴重背痛的驚人新技術,以及有何具體方法預防癡呆症。

(7/7) 第3季:本集繼續破解日常遇到的健康迷思,並解答棘手問題,答案令人震驚。要降低膽固醇,改變飲食能否達到服藥的功效?鼻鼾能醫治嗎?護膚品對我們是否弊多於利?一種特殊療法能否醫治超級病菌引起的致命疾病?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美推新指引 籲食物減鈉1/3



【經濟日報專訊】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推出新指引,呼籲主要食品製造商和連鎖餐廳,減少食物中的鈉(sodium)含量三分一,藉此降低國民攝取的鹽份,減少心臟病和中風個案。
倡日攝納量 降至2300毫克
新指引屬自願性質,向業界提出2年及10年的建議目標,協助美國人減少攝取鈉。現時美國人每日平均攝取約3,400毫克納,而新指引建議降至每日2,300毫克。
FDA食品安全和應用營養中心主管梅恩(Susan Mayne)稱,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減少鈉攝取量,新建議的攝取量明顯有助國民減低血壓,避免患上早期疾病及死亡。
減攝40%納 年可拯救50萬人
日常飲食高達7成的鈉,來自加工及預製食物,當中不少由餐廳提供。新指引將受影響食物分成150個類別,每個類別食物都有各自的減鈉目標。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減少攝取40%鈉,美國每年可拯救50萬條性命,同時減少近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醫療開支。
美國現時每3人中,有1人患高血壓,通常與過度攝取鈉有關。每10名年齡介乎8至17歲的小童中,也有1人有類似問題。
市面上有不少食品的鈉含量超標,如樂事(Lay's)薯片每100克中,鈉含量達607毫克,較FDA建議攝取量高。現時有不少食品製造商嘗試減少產品中的鈉含量。百事(PepsiCo)稱在2006至14年間,為產品平均減少10%的鈉含量,但仍較公司在2020年減少25%的目標低,挑戰在於消費者對低鈉產品的接受程度。
紐約市早前已規定連鎖餐廳提供的食品,如鈉含量超過2,300毫克,須在餐牌標示鹽樽圖案,提醒消費者。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手術前服「冬蟲夏草」 星婦亡



【經濟日報專訊】被喻為「軟黃金」的冬蟲夏草近年成熱銷保健品,但新加坡一名58歲女子在進行腦膜瘤切除手術前,瞞着醫生食用冬蟲夏草健康食品,手術後顱內大量出血,導致死亡,當地醫生懷疑與冬蟲夏草有關,籲術前兩周停食。
本港中醫師及外科醫生均提醒病人,手術前勿亂食保健產品。
《海峽時報》報道,該名患良性腦腫瘤的女病人,去年疑在進行腦膜瘤切除手術前,沒向醫生申報她服用了含有冬蟲夏草成分的保健品,手術後出現廣泛腦出血。她兩次接受手術取出血塊,惟很快又再出現血塊,病人最終不治。
癌病小童孕婦 不宜進食
死者驗屍報告指出,獨立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主管Yeo Tseng Tsai通過文獻發現,冬蟲夏草所含有的腺(adenosine)物質,延長血流的時間,故認為該名女病人很可能手術前進食冬蟲夏草致不尋常出血。
事實上,剛在今年發布的醫學文獻指出,腺會遏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新加坡國家驗屍官Marvin Bay認為,為了安全起見,接受手術的患者應注意醫學文獻的建議,在手術前兩周應停止進食冬蟲夏草。
術後調養 宜先諮詢中醫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冬蟲夏草屬補而不燥的非活血中藥,直言對事件是否單純透過服用冬蟲夏草而引致出血問題存有疑問,認為屬個別事件,但強調癌症病人及小朋友可免則免,亦不建議中風病人及孕婦服用冬蟲草,因對他們不具特別作用。
另一名註冊中醫師宋直昇則指,病人如欲在手術前服用冬蟲夏草或其他中藥保健品,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以免影響病情;病人亦應在開刀後一至兩星期才服用補品,事前最好請教中醫。
宋稱,冬蟲夏草可提升免疫力及安神,對於接受化療及電療的癌症病人,當身體虛弱時,最適合提神;由於可提升免疫力,對敏感症亦尤有幫助,其次亦可改善睡眠質素。
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及朱建華均表示,過往曾有病人因在手術前服用了行氣活血的中藥,如當歸、田七等,而致手術期間難以控制止血情況。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Health talk - 題目: 長壽飲食 (18 May 2016)






Organization: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持續教育中心

Title:  長壽飲食

Date: 18 May 2016 (Wed); 7:00 - 9:00PM

No. of audience: 30 人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13個香港新詞加入《牛津詞典》 「Milk Tea」「Char Siu」有份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牛津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公佈三月份新加入的詞彙,其中特別註明由13個新加入的詞彙是來自香港,一半都是與食物有關,包括「叉燒」(Char Siu)、「燒味」(Siu Mei)、「奶茶」(Milk Tea)、「飲茶」(Yum Cha)、「大排檔」(Dai Pai Dong)、「濕貨街市」(Wet Market)。
其餘的詞彙包括一些很本土的翻譯,包括「援交」(compensated dating)、「繳費處」(Shroff)、「夾心階層」(Sandwich Class)、「街坊」(Kaifong)、「利是」(Lucky Money)及「休憩處」(Sitting-out Area)等。至於以普通話翻譯的「關係」(Guanxi)亦歸類入新修訂的香港詞彙。
作家陶傑表示,香港過去是華人社會中使用英語最多的地方,但97後香港失序,「又有本土派,又有方言,又有廣東話,溝雜到亂晒大籠。」外國因為關注香港情況,所以透過互聯網了解香港而造字,「大排檔呢啲係本土派散佈出去......夾心階層(Sandwich Class)喺外國冇貶義,但喺香港就代表受地產商壓逼嘅小市民,好有地道香港特色。」

高血壓治本關鍵

【星島日報報道】眾多心臟病患中,以高血壓最為普遍的同時,又較難以察覺,患者往往待出現嚴重徵狀後才求醫。今周末(5月14日)是世界關注高血壓日,有專科醫生強調,只要及早查找致病成因,配合治療及調節生活習慣,部分高血壓是可以根治,毋須永久服藥。
  高血壓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大類,前者可因腎臟問題、血管病變收窄、內分泌失調或受藥物影響等引致,後者則原因不明。雖然當中以原發性的較為多數,但無論是原發性或繼發性,長期高血壓會有損血管健康,最終引發冠心病、中風及腎病等一連串與血管有關的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說:「只要使用合適的治療和配合改善生活習慣,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病況都可以受控,從而減少血壓過高對人體器官的破壞。如果屬於繼發性高血壓,一經妥善治理病因後,更有可能完全擺脫高血壓的困擾。」
  可惜很多病人都未能認清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常有不依時服藥,拒絕治療的情況。
  「這是由於一般的高血壓患者,只有在劇烈活動時才會較明顯的胸悶不適、胸口痛、呼吸沉重或雙臂麻痹等典型症狀,因而令多數患者都沒重視此症。如待至平日安坐及不活動時也出現上述症狀,代表病情已十分嚴重,甚至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臟病。隨著人口老化,現時老人的高血壓標準指引已逐步放鬆,上壓由140mmHg增至150mmHg,下壓則由80mmHg增至90mmHg,但具體個別情況還需要由專業醫護人員判斷。然而如兒童或青壯人士突然出現高血壓,應盡早接受檢查,了解是否由其他疾病引發。」黃醫生解釋。
  現時治療高血壓有幾類主流藥物,例如利尿劑降壓藥、鈣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和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各自以不同機理來改善血壓。由於不同患者的情況和病因各異,因此必須對症下藥,方可奏效。
  不同藥物均有各自的副作用,例如利尿劑降壓藥有可能引致電解質失衡、脫水;鈣離子阻斷劑則可引起水腫、牙齦腫脹;乙型阻斷劑有可能妨礙肢體末端血循環、影響男性性功能等。至於較新型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或可令患者出現乾咳不適。而部分藥物或會影響其他疾病的病情,因此患者個人狀況影響用藥選擇,亦為一大關鍵。

Counselling Practice in Healthcare Setting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體外培育人類胚胎時間創新紀錄

2016年05月05日 17:43    稿件來源:新華社
  香港新聞網5月5日電 兩個國際科研團隊4日報告說,在實驗室中成功讓人類胚胎發育至最長13天,打破了之前9天的紀錄。這不但能讓研究人員更深入了解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相關技術未來也有助改善體外受精的成功率。
  據新華社報道,這兩個團隊分別由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分別在《自然》和《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了報告。兩項研究都使用了後一個團隊的體外胚胎培養技術。此前的實驗為了模倣子宮環境,會將胚胎置於一層母體細胞中來發育生長,劍橋大學團隊開發的新方法則使用了含氧量更高的凝膠基質來取代母體細胞。
  兩個團隊都在報告中描述了人類胚胎發育第10天到13天的各種事件。例如,洛克菲勒大學團隊觀察到一個細胞群會在胚胎發育約第10天時出現,但到第12天又消失,這個細胞群在最高峰時會佔到胚胎總體的5%至10%。研究人員說,目前還不清楚這個細胞群的作用,它們有些像一個“臨時器官”,就像人類胚胎發育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的尾巴,但這個尾巴在嬰兒出生前會消失。
  劍橋大學教授馬格達萊娜·澤內卡-戈茨參與了兩個團隊的研究。她說,長久以來研究人員都無法深入探究人類胚胎在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如今利用這項新技術,能更好地探索一些與生育相關現象的發生機理。此外,利用實驗中觀察到的數據以及所使用的體外培養技術,未來也有助提升體外受精的成功率。


  許多國家都對人類胚胎研究有倫理限制,比如美國和英國規定,培育人類胚胎不能超過14天。因為過了這個時間節點後,胚胎就被認為進入了原腸胚階段,可以被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上述兩個團隊都主動遵守了這個限制。不過研究人員也認為,使用現有技術,即使培育胚胎超過14天,其能繼續存活的時間也不會長。(完)

「有仔趁嫩生」趨升 帶動人工受孕增


【經濟日報專訊】港女遲婚遲生育普遍,但近年「有仔趁嫩生」潮流有復興之勢,惟年輕也未必可隨時當媽媽。
政府統計顯示,需要接受人工受孕的26至30歲少婦,在6年之間倍增至逾400宗。有婦產科醫生指出,有年僅23歲的港女也求診求孕,亦有不足30歲的女性須透過試管嬰兒當媽媽。
根據統計處數據,2014年每千名25歲至29歲的女士,有61人誕兒成為年輕媽媽,較2004年的59人及2009年的54人增加,而30至34歲的女性生育率在同期也見升勢。
30歲以下孕婦 增幅逾2成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臨床所見,雖然孕婦仍以年長為主要,由前年起明顯見到30歲以下的年輕孕婦趨增,增幅約2、3成,他認為與教育資訊均指「生仔愈後生愈好」、體力亦較易恢復有關:「港媽見過最年輕20多歲,如果單非媽媽19歲都見過。」
年輕媽媽持續上升,帶動接受人工受孕港女數目亦有增無減。
根據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數據,本港接受生殖科技治療者數目(不包括夫精及他精人工受孕人數)由09年的2,166人,增幅逾1.8倍至2014年的6,176人;當中更以21至25歲、26至30歲兩年齡組群的增幅最勁,分別由09年的8宗及160宗,增至前年的58宗及573宗,增幅高達6.3倍及2.6倍。
26至30歲人工受孕 6年倍增
另外,接受夫精人工受孕的個案,同樣由09年的2,522宗增至3,682宗,當中同樣以26歲至30歲的年齡組別增幅最高,6年間由201宗增逾1倍至409宗。
婦產科專科醫生藍寶梅表示,近年30歲以下需人工受孕的個案有上升趨勢,「5年前10個都無1個,現在10個會有1個」,最年輕求診女士僅23歲,經評估後發現其約36歲伴侶的精子質量有問題,致未能成功懷孕。
她認為,年輕個案趨增與提早進行婚前檢查發現問題有關,亦有因受長輩催生壓力等,半數經檢查後發現有卵巢多囊症,因經期紊亂及未能排卵,致難以生育:「現平均每年有40至50個年輕個案,當中20至30個最終需人工受孕。」
曾經有一名年近30歲的少婦,與丈夫嘗試生育兩年不果,求診時始知患卵巢多囊症,服食掛卵藥等仍不成功,終於需要透過試管嬰兒生育。
「抽了30粒卵子,已算偏多,但最終僅得一粒成功做(試管嬰兒)。」她說。
朋輩成功懷孕 生育壓力大
藍寶梅指,求診的年輕夫婦不少因眼見朋輩成功懷孕,因而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他們會覺得,年紀較輕,懷孕的成功無百分百也至少有9成,沒有想過20多歲原來也會有懷孕不成功的機會。」加上他們對醫學技術幫忙的期望高,冀向婦產科專科醫生了解當中原因,以對症下藥。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文憑試試場錯配 考評局重印准考證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距離第五屆中學文憑試開考不足一個月,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生罕見「蝦碌」事件,發現過多同校考生獲派同一試場應考,須重新編配試場,全港所有日校考生,約五萬八千多人的准考證須重新印發,相信是本港公開試歷史的首例,學校最快三月一日始領取修訂後的准考證。考評局向學校與考生致歉,並調查起因。有中學校長及輔導機構推測是電腦系統出錯,相信對考生備試有一定影響。
  今屆文憑試的准考證在本周二通過學校派發予學校考生,但考評局昨午突然宣布,發現學校考生的試場分配出現問題,決定重新印發所有學校考生的准考證,自修生及實習考試則不受影響。考評局解釋,發現同校考生獲派於同一試場應考數目異常多,情況包括原校及其他學校試場,須重新編配,但暫未提供涉事的試場數目及地區。
  考評局昨通知學校,在三月一日派員領取修訂的准考證,並於三月七日前盡快派發予考生,學校亦須回收舊的准考證,交還考評局。考評局向學校與考生致歉,並調查問題起因,確保考試能順利進行。今屆文憑試中文科口試將於三月十日起舉行,即重印准考證派發後十天,時間相當緊逼。
  據悉考評局是獲悉學校查詢揭發事件,有大埔區中學發現近半考生被安排在原校應考,該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郭永強指,有校長獲考評局通知暫停派發准考證,但不清楚原因。他指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考生不會獲安排原校應考,相信事件是電腦系統出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亦相信是電腦系統出錯,對事件感到詫異,料對考生事前準備、熟悉試場位置有影響,「尤其是較早應考中文科口試的考生更甚」。
  考評局指文憑試自一二年開考以來,均由單一外判商負責編配試場的電腦程式,今年在印製准考證前曾更新。
  不少學校正值中六模擬試,在觀塘就讀的應屆考生郭同學稱,對事件感到突然,校方原先安排三月二日「解卷日」始派發准考證,相信實際影響不大。位於馬鞍山的青年會書院,校長劉國良指校方已領取准考證,原定下周二派給學生,因今次事件須延後一周,即三月一日派發,相信事件對考生影響有限,「幸好在學習假(Study Leave)前派發,否則要召集學生返校領取,更為不便。」

抗氧化物補充劑 患癌不宜服過量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營養補充品近年愈趨盛行,不過服用維他命等抗氧化物補充劑是否一定對身體有益?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抗氧化物會刺激癌細胞增長,故癌症病人如過量服用,或致影響健康。有註冊營養師更引述外國研究指,有吸煙者經服用抗氧化補充劑後,發現患肺癌的風險不跌反增,遂建議市民購買前應諮詢醫生意見。
  服用抗氧化物補充劑是否一定對身體有益?港大研究團隊昨日透過一項突破性研究提出質疑。他們自二○一二年始分析肝癌生長機制,並在老鼠上做實驗,發現當癌症病人吸收葡萄糖後,身體會透過分子代謝機制磷酸戊糖途徑(PPP)中的轉酮醇酶(TKT),製造更多抗氧化物,刺激癌細胞生長,因此推斷,服用過量的抗氧化物補充劑,包括維他命A、C和E等,或影響病人健康。
  負責研究的港大病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吳呂愛蓮提醒病人「不要服用過量」和「服用前要三思」。她以維他命C為例,指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不多於一百毫克,惟一片補充劑含量可達五百至一千毫克,遂建議病人應考慮是否繼續服用高劑量補充劑,並強調均衡飲食已足夠攝取身體所需營養。
  然而,海外早已有服用抗氧化補充劑增患癌風險的先例。香港營養師協會候任會長、註冊營養師張智良表示,在九十年代,外國曾進行兩個抗氧化補充劑的研究,研究對象為吸煙者,他們經服用胡蘿蔔素和維他命E等抗氧化補充劑後,發現患肺癌的風險不跌反增,有關研究更因此被中止。
  除了維他命A、C和E外,大豆食物、葡萄和綠茶中的大豆異黃酮、白黎蘆醇和兒茶素等抗氧化成分,亦有被製成補充劑。張智良建議市民購買前,應諮詢醫生意見,勿因朋友或廣告推介而胡亂購買。
  此外,有鑑於肝癌屬易復發、又難以用化療根治的癌症,即使末期病人使用唯一一隻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亦僅能延長壽命多兩至三個月,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亦於今次研究實驗中,發現如將索拉非尼配以一種化學物TKT抑制劑使用,有效將患癌老鼠的腫瘤,由零點一克縮細至零點○三克,冀是次研究結果有助日後研發治療肝癌的新藥。
  全球每年五十至六十萬宗肝癌新症中,五成五患者居於香港及中國;逾八成肝癌病人是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本港則有逾一成人口,屬有關帶菌者。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一三年的數據顯示,肝癌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有一千五百二十四人死於肝癌,同年有一千八百五十二宗新症。

荷蘭首個糞便銀行開張

(法新社海牙15日電) 繼血液和精子銀行後,荷蘭 研究人員現在開設了荷蘭首個「糞便銀行」,以治療腸 感染病患。 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微生物學教 授庫吉柏(Ed Kuijper)告訴記者:「我們的糞便銀行 將協助醫生及醫院取得糞便移植物。」 荷蘭捐糞銀行(Netherlands Donor Feces Bank) 將蒐集、儲存及分配糞便,以協助這類移植。 庫吉柏表示,這通常是「治療長期腸感染病患的唯 一辦法,尤其是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這種病菌尤其容易出現在長期及重度 服用抗生素患者的體內。 他指出:「部分抗生素會破壞腸內菌叢,讓病菌生 長、擴散。」 他表示:「糞便移植能讓健康細菌回到體內,再擴 散至腸子,重建腸內的健康菌叢。」(譯者:中央社蔡 佳伶)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港大研究指抗氧化物會刺激肝癌細胞生長

2016-02-18 (11:48)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抗氧化物會刺激肝癌細胞生長,建議肝癌患者避免服用高劑量的抗氧化物補充劑;研究又發現,阻止身體生產抗氧化物,能抑制癌細胞生長。

研究團隊利用動物進行研究,發現如果體內積存大量活性氧化物,會形成氧化壓力,可以損害癌細胞,減慢生長但如果患者服用高劑量抗氧化物補充劑,便有可能增加癌細胞的生長,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

研究同時發現,可以透過藥物,調節分子代謝機制產生的「轉酮醇酶」酵素,令癌細胞更易受攻擊,加強治療成效。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The Happiness Equation


























  • 一本簡單、易明的書
  • 講100 有幸福的因素
  • Positive thinking 
  • Research based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衞署推營養師自願註冊

2016年01月14
【本報訊】本港多個輔助醫療專業並無法例監管,申訴專員公署2013年曾批評,當局僅採用學會為本的註冊制度,卻無有效機制監管相關水平。施政報告提出,會為輔助醫療專業設立自願認可註冊制度,據了解,制度將涵蓋臨床心理學、營養師、言語治療師、配藥員、聽力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中文大學會為各界制訂認可制度內容,包括相關學會的管治架構、會員資格等,相關學會需確保會員水平。衞生署會為各輔助醫療專業設立名冊,日後市民可於網上查閱。

由專業學會實施

本港的輔助醫療專業一向沒有規管,如營養師,有人會自稱資深營養師、註冊營養師、營養顧問等;是否有專業資歷,市民無從得知。消息人士指參考英國做法後,決定委託中大制訂針對不同輔助醫療專業,訂定自願認可註冊制度內容,待中大完成後會交予衞生署及相關輔助醫療專業學會。若相關學會自願實施有關認可制度,其會員就需要符合認可的資格才能入會,並成為獲認可的輔助醫療人員,認受性會較高。認可制度中亦包括懲處或除名機制,由學會執行。
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指,有關制度保障市民,有助維持行業聲譽;業界普遍支持,但若要推展至強制註冊,預料仍需至少10年時間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