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鏗鏘集 - 中西醫齊下

2013-11-17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3-11-17&p=858&e=239050&m=episode

中醫藥在香港的地位愈來愈受重視,雖然香港醫療體系依然以西醫為主導,不過,亦有不少西醫希望借助中醫藥的傳統療法,造福病人。

港大醫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參考中醫傳統用砒霜治病的方法,研製出以口服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可見中西醫學各有所長,若能結合兩者優點進行治療,無疑為不少病患者帶來新希望,本集其中一位腫瘤科西醫,努力研習中醫、最後更同時註冊成為中醫,嘗試為病者提供將中西醫結合治療。

防癌會自去年九月起成立首間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為癌症病人提供中西醫會診服務,至今服務超過百名病人;而醫管局亦與學術機構和慈善團體成立三方協作的中醫中心,增加病人對中、西醫的選擇,本集將透過癌症及中風病者的親身經歷,探討中西醫結合的現況,病者的感受以及醫生的見解

編導:李君萍

鏗鏘集 - 誰知盤中飧

2013-11-24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3-11-24&p=858&e=240924&m=episode

我們仰賴食物維生,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頻現,令人關注。香港進口九成以上食品,難以掌握食品的製造過程,我們亦習慣了,加工食品的種種人造色香味。但若然我們認真審視,食物由種植或畜牧,加工製作,到銷售當中過程都可能有不同風險,其中包含了不但對健康的影響、更可能是對一個地方農業的興衰、對環境做成的損害。

台灣近年亦受食品安全問題困擾,民間團體集結力量,希望透過資訊推廣,由消費一方推動本土生產加工,讓民眾對食品有更大的掌控,有更安全的食品。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瑪麗兩月六童肺炎一死

【晴報專訊】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致嚴重併發症趨增,瑪麗醫院近兩個月接獲六宗個案。培正幼稚園一名三歲男童感染後,五日後死亡;廣華醫院亦有小學生感染,入住深切治療部達一周。醫生指天氣轉冷或增雙重感染機會。
 
培正幼稚園一名三歲男童,上周二出現發燒及咳嗽,同日到聖德肋撒醫院求醫,上周四及周五分別再到播道醫院門診部求診和醫聖保祿醫院留醫治療,上周日轉送瑪麗醫院兒科深切治療病房,但病情惡化同日病逝,個案將轉交死因庭跟進。

衞生防護中心和瑪麗醫院的化驗結果均顯示,男童的胸膜分泌液對血清三型肺炎鏈球菌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男童曾接受七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十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加強劑注射。

何栢良:情況異常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計算上述個案,瑪麗近兩個月共有六宗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併發嚴重肺炎個案,情況較往年異常。廣華醫院九月亦有一宗因染肺炎鏈球菌的嚴重個案。該院兒科部門主管吳國強指,病童為初小學生,出現肺炎並有胸腔積水及含膿,確診同時感染副流感及肺炎鏈球菌,要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一周。吳指該院每年平均有數宗肺炎鏈球菌嚴重案,主要為併發肺炎,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兒童入院個案,三至四成為雙重感染,主要同為感染流感及副流感。

籲補打13價疫苗

兒科醫生關日華說,天冷時若兒童感染流感,病毒會破壞氣管黏膜,肺炎鏈球菌便乘機入侵。多項國際研究指,兒童因肺炎的死亡個案約25%至50%是雙重感染,呼籲僅打七價或十價疫苗的小童,補種13價疫苗。

何栢良稱,擔心天氣進一步轉冷,可能會繼續有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嚴重及死亡個案出現。他指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兒童,病情可在數日內急轉直下,加上部分抗生素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呈抗藥性,提醒家長於求醫時主動向醫生提出三大問題,包括子女是否有患肺炎,感染甚麼細菌,及用哪種抗生素。

他又提到,基層醫生如診斷病童是感染肺炎鏈球菌,不要處方有抗藥性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改用盤尼西林。

叮飯破壞營養?正反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每到午膳時段,辦公室茶水間便擠滿人,忙於用微波爐「叮」熱飯盒。不少人都認為「叮飯」省錢又健怡,已成為上班的午餐「主流」之一。不過近日有報道指,微波爐會破壞食物內含營養素達九成。本地專家表示,此舉只會損耗少量營養,比起吃食店的「垃圾食物」健康得多。文:Kimmy
 
研究結果兩極化

  據瑞士洛桑大學研究發現,微波爐內的磁控管在加熱期間,會令食物內的水分子震動及互相摩擦,因而破壞原有營養素,令其只剩下熱量及纖維,椰菜花中可抗癌的「二吲哚甲烷」於叮熱後更只剩2%。當地專家指,建議生吃或用蒸、炒、烤等方法烹調,以攝取蔬菜中的營養。

微波優點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右圖)表示,微波爐加熱過程中確會破壞食物的部分營養素,不過以此加熱可能反比傳統烹調方法保留更多營養。他解釋,每一種高溫烹調方法如蒸、煎、炒等,均會造成一定的營養流失,過程愈高溫及時間愈長,流失量愈多。舉例若長時間以水灼菜,於高溫下,蔬菜中的水溶性營養素如維他命B、維他命C,以及一些抗氧化物均會被破壞,礦物質如鉀及鈣等也可於水中流失。相較其他方法,微波加熱的溫度較低,時間亦比較短,若以微波叮菜兩至三分鐘,由於時間較短且溫度低,反而可保留更多營養素。美國也有研究顯示,以微波加熱所保存的營養素比傳統方法為佳。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有報告指,微波煮食比起燒和烤等方法,微波反而產生較少食物中的致癌或誘變物質,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的變化,與傳統煮食方法無異,營養素如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流失與傳統煮食方法也相若,甚至更少。
  

較外出用膳為佳
  
       
         何澤鏗續指,即使微波會降低部分食物的營養價值,但我們可透過均衡飲食,或進食不同種類的蔬果,以補充因叮飯所致的營養流失,如飯後吃小紅莓、草莓及葡萄等水果來補充花青素等。外出吃飯無法管控食店所用的材料質素、烹煮方法、醬汁及調味料等,更容易令人攝取過量油、糖及脂肪,以致熱量攝取過多,長遠易令體重增加,影響心血管健康。兩者權衡下,自備健怡飯盒較在外用膳健康得多。
  

自備飯盒有營指引
  

         營養師認為,與其擔心叮飯會破壞食物營養,倒不如善擇營養食材,自製健怡飯盒,攝取足夠營養。以下是營養師何澤鏗的小提示:
  .健選食材
  以低脂肉類如瘦肉、魚肉代替高脂肉類如豬肉。以糙米或紅米代替白飯,以增添纖維攝取量。以米粉、米 代替即食麵。
  .善用器具
  選擇使用長方形飯盒,將之分為六等份,以三格放五穀類、兩格放瓜菜、一格放肉類,可助攝取足夠營養及避免進食過量。
  .烹調方法
  多用少油的方法如蒸、焗及快炒等,避免慢炒及油炸等要用大量油分的煮法。另可以易潔鑊煮食,減少用油量。
  .天然調味
  應減少使用三高調味料如油、鹽及糖等,並採用不同的天然調味料代替,例如胡椒、蒜、芫荽、葱及香草等。
  .拌勻放涼
  微波加熱飯盒期間,應間中暫停並稍為攪拌,令飯餸熱力平均分布,以免部分不能完全加熱而可能引致細菌滋長,飯盒加熱完畢後,應先放置一會,讓熱力平均分散至整個飯盒才進食。
  .時間適中
  無論以哪種方法,也應避免加熱過久,以防營養流失。另須留意部分脂溶性植物類抗氧化物,必須烹煮較久方可釋放出來,例如番茄及紅燈籠椒所含的茄紅素,蘿蔔、南瓜、木瓜及番薯所含的類胡蘿蔔素等。若想從這些食物中獲得更多營養,烹煮時宜添加少許油分,或於進食時咀嚼較久,令抗氧化物更易釋放出來。
  慎選膳食
  如無法避免外出用膳,吃「碟頭飯」時,別吃肥脂及走醬汁,因汁料內藏油、鹽、糖等三高調味品。吃粉麵時,應避免飲湯。不妨按營養師指引,挑選以下少於六百千卡的菜式:
  .瘦叉燒飯(去肥及走醬)/456千卡
  .切雞飯(去皮、去肥、走醬及走薑蓉)/467千卡
  .煎豬扒飯(豬扒去肥肉及走醬)/602千卡
  .清湯魚蛋米(別喝湯)/365千卡
  .兩餸一飯餐類:蒸魚(淨魚肉、忌吃魚頭、魚腩及醬汁)配吃湯浸時菜(忌喝湯)連
白飯一碗/454千卡。


  DIY健食譜
  香煎番茄魚柳配西蘭花(2人分量)
  
  
  材料
  急凍魚柳(解凍切件) 240克
  車厘茄(切半) 10至12粒
  西蘭花(切小球) 1棵
  蒜頭(切碎) 2瓣
  油
  水
  調味
  黑胡椒粉 適量2茶匙2湯匙
  意大利香草 適量
  檸檬 半個
  製法
  1. 魚柳以黑胡椒粉及香草略醃。
  2. 易潔鑊加油,以中火將魚柳煎至微微金黃,下車厘茄及蒜頭快炒至車厘茄稍軟,加意大利香草炒勻。
  3. 將西蘭花小球分放碟上,加約2湯匙水,用微波爐保鮮紙覆蓋,以高火力煮2至2.5分鐘(別多於5分鐘),然後拌入魚柳,即成。
  4. 進食時魚柳可加少許新鮮檸檬汁,有助增加食欲。
  小貼士
  可配合糙米飯及菜心製成飯盒,糙米較白飯更有口感及富含纖維,有助提升飽肚感和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長期食用能助降膽固醇及穩定血糖。
  ■有研究指出微波爐比傳統煮食方法保存更多食物的維他命B、C和礦物質如鉀、磷等。
  ■微波的能量不足以分解食物中物質而產生有害自由基。
  ■番茄內的茄紅素有助防癌,特別是男士的前列腺癌,還可以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自療師資格成疑累病情惡化

【太陽報專訊】【本報訊】 「自療師」成為推銷幌子,中、西醫均質疑「醫師」資格,更擔心病人胡亂就醫,延誤病情。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調理「血氣」屬中醫學專業範疇,可以中藥或針灸打通血氣,以調理身體。他指,中醫師均需經嚴格審核及註冊,並提醒病人若有人聲稱能進行相關治療,應先了解其專業資格,否則胡亂接受處方藥品或進行推拿療程,分分鐘會令病情更差,「單憑問嘢點知病人真正身體情況?有人會對某啲藥敏感,孕婦亦唔適宜推拿,畀非註冊中醫師醫,就等如搵命博!」

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蔡堅亦指,另類療法流行,惟目前醫委會只監管註冊中醫及西醫,市民應診時要了解風險,「正規醫生最少要苦讀和實習數年,亦有監管制度,如果誤診,可以循民事追討賠償,若連診所也沒有,遇事更難保障。」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美研究:小孩不愛吃青菜 源自人類求生本能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小孩在吃飯時,常常挑食不願吃青菜,讓父母親非常頭痛,不過現在有研究指出,其實小孩不愛吃青菜,是源於人類的生存本能。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耶魯大學2名心理學家沃茲(Annie Wertz)與溫恩(Karen Wynn),以47名年齡為8個月至1歲半的嬰兒為研究對象,實驗結果發現,不願意碰觸「植物」是人類的天性。

報導稱,2名研究人員在嬰兒的周遭放置2株植物、及2株仿真的人造植物,另外還擺了2樣其他物品。結果顯示,這些嬰兒皆極為不願碰觸植物,並對其敬而遠之。

而研究人員指出,人類求生的本性,即為避免接觸有毒的植物,這些嬰兒也是基於生存本能的遠離植物,與植物相比,嬰兒反而對塑膠或金屬等製品較有興趣。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種天生的生存本能,能夠避免嬰兒受到危害,但仍需以其他方式,讓孩童了解植物的安全性。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常喝含糖汽水恐影響腦蛋白

(星島日報報道) 澳洲有研究人員警告,長期飲用含糖汽水,可能「大幅」改變腦內數百種蛋白質,或引致人類過度活躍等行為變化。澳洲研究人員佛蘭克林(Jane Franklin)以老鼠作研究對象,發現持續一個月飲蔗糖水的一組老鼠,變得特別活躍,檢驗這些老鼠腦部部分組織發現,近三百種不同蛋白質濃度發生變化。更令人擔心的是,癌症和腦退化症患者腦部亦會出現類似變化。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美禁人工反式脂肪 營養學會促港跟隨

【太陽報專訊】加工食品愈鬆脆可口愈危害健康!蛋撻、牛角酥、芝士蛋糕等美食是不少港人的最愛,惟當中或含人工反式脂肪,增加患心臟病風險。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昨率先向人工反式脂肪「說不」,擬立法全面禁止在加工食品中加入,未來一個月進行諮詢,再決定推出時間。香港方面,現時僅得業界指引及營養標籤兩招,減低港人攝取人工反式脂肪之險。香港營養學會促港府參考美國建議,進一步保障市民健康。

FDA根據多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工反式脂肪對人類心臟健康的危害大於飽和脂肪,昨遂建議將人工反式脂肪從「一般公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中剔除,並列為不安全食物成分。食物製造商日後如未經當局許可,不可在加工食品中添加人工反式脂肪。至於某些肉品和乳製品中自然含有的少量反式脂肪,則不受此項政策影響。

美國當局會在未來一個月諮詢公眾及業界,再按不同食品的情況,訂定落實推行時間。當局相信一旦禁用人工反式脂肪,每年可減少兩萬宗心臟病病發個案,亦會減少七千人死亡。
食安中心無規管措施

人工反式脂肪會增加人體內的壞膽固醇,同時減少好膽固醇,導致患心臟病風險上升。美國為保國民健康,大膽提出禁用建議,反觀香港目前只靠食物安全中心向業界發出《減少食物中反式脂肪業界指引》,協助業界生產和推廣較低脂肪含量的食物,未有任何規管措施;以及規定預先包裝食物,須在營養標籤上,列出反式脂肪的含量,但毋須細分是否含人工反式脂肪。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昨回覆稱會密切留意美國FDA建議。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昨回應時,只重申港府會繼續監察食物含反式脂肪情況及國際趨勢,指本港食物反式脂肪含量有所下降,反映食物製造業界亦逐漸注意該問題。
香港營養師學會候任會長丁浩恩稱,本港目前無硬性規定食品中禁用人工反式脂肪,只是建議業界減少使用,市民仍有機會攝取,所以美國的建議值得港府借鏡,可進一步確保市民健康。但他相信業界阻力大,難以一步到位。

較天然油脂便宜三成
 
香港餐飲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港府及醫學衞生界組織近年一直有宣傳,人工反式脂肪危害健康,年前實施的標籤法亦將反式脂肪含量表列,他相信愈來愈多市民關心此課題。業界亦正逐漸減少使用,估計過去三年,本港人工反式脂肪原料的使用量,下降超過三成以上。他指出,人工反式脂肪原料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成本較天然油脂便宜約三成,即使本港亦立法全面禁用,天然牛油仍可造出美味可口的食物,影響有限。

窮小孩易肥

【太陽報專訊】窮小孩竟易成胖子?香港大學一項新近研究顯示,基層社區的學童肥胖風險,較富有的高出近三成,以高小至初中的肥胖問題最明顯。研究認為,基層家長傾向讓小孩進食廉價易飽的高脂食品,常以餸汁撈飯,且缺乏運動。兒童機構指,基層家長工時長、收入少,難帶子女外出運動及自己烹調營養均衡的食物。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今年研究貧窮與肥胖關係,在四百間中、小學隨機訪問萬多名學童,量度身高體重,按其學校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分成優勢、一般及基層社區分析。結果發現,基層社區學童的肥胖風險,較富有社區高出近三成,過重風險亦高出逾一成三。
負責研究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副教授葉柏強分析,基層家庭受經濟所限,傾向給兒童進食廉價易飽高脂食品;高小至初中學生踏入發育時期,過重及肥胖問題更明顯。

「餐肉加飯就一餐」
嘉茵八歲,身高一百三十七厘米,重四十多公斤;經計算後約相等於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二十五,屬過重。她居於深水埗,家庭月入萬多元,嫲嫲指媽媽不在港,嘉茵爸爸很晚才回家,平日都由她接嘉茵放學,於公園玩半小時後,便回到百多平方呎劏房。周日爸爸才有空帶她外出,並非時時可以做運動。
晚上八、九時晚飯,桌上放了蒸肉餅、煎魚仔、鹹魚榨菜和灼青菜。負責烹煮的嫲嫲不停將蘸滿餸汁的餸菜夾進嘉茵碗中,她說:「小朋友肥肥白白好。佢鍾意食生果同菜,不過有時菜貴,買菜乾滾吓湯就算,生果就好多時等學校送贈。」嘉茵亦愛以餸汁撈飯。
另一邊廂,十一歲的樂遙最愛吃炸雞腿:「有時爸爸會去凍肉店買雞塊嚟炸。」家庭靠綜援支持,樂遙指父親平日會為他準備雞肉及飯等食物。而七歲的嘉俊早前體檢也發現過重,他說:「我鍾意食叉燒,屋企有時只煎餐肉加飯就一餐。」
「一名八歲小朋友,每日大約只需攝取一千三百卡路里。一碟直徑六吋蒸瘦肉餅,已有三百幾卡路里,如果係肥肉就雙計,加上其他飯餸,又撈汁,餸汁好多油,攝取量隨時超標。」尚營坊高級營養顧問黃凱詩指炸雞腿、餐肉為高脂食品,不可多吃。

倡辦免費運動班
這三名學童就讀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透露,家長為慳錢會買凍肉,再煎炸吸引子女進食,配上麵包、即食麵等飽肚食物,少吃較貴蔬果,故學校用捐款買水果,每星期派給學生。
「基層家長教育程度普遍唔高,飲食旨在求溫飽,家人希望子女可以食多啲,故未必着緊均衡飲食。」小童群益會總幹事羅淑君表示,不少基層家長工時長,沒時間帶子女運動,部分更購買快餐飯盒,節省烹調時間及成本。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建議政府應補助低收入家庭、撥款予學校舉辦更多免費運動班,讓小朋友在不需家長陪同及支付交通費用下亦有足夠運動量。衞生署發言人指會多方面推動健康飲食及恒常運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