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
何謂「老年」?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座山,出生以後是在爬山,到了三十歲左右就到了山頂,之後都是走下坡,腦功能和體力都在退化。
社會對老人有什麼誤解?
許多人以為,老人就是在老人院、老人中心或病房那些行動不便或者腦退化的人,老人是他們,不是我。這是我們要改變的觀念。老年學很廣泛,是研究上述的整個下坡過程。
如何應付老化?
那就要把你的山頂弄得高一點。比如健美運動員練出一身大塊肌肉,那就算流失了一些,還有很多本錢。腦袋也一樣,腦細胞之間很多聯繫,多做認知訓練,增加這些聯繫,就算流失一些也還可以應付。所以生活方式很重要,多做運動,多吃健康的食物,多訓練腦筋。年紀大了也還可以做很多事,所謂老而不衰。我們說的衰老,不是講你多少歲,而是你究竟做到些甚麼,能否控制你的環境、你的生活。
你為何會專攻老年學?
我在英國畢業之後,在倫敦的大醫院嘗試過一兩個專科,例如心臟科和肺科,覺得悶得不得了。比如心臟科,來來去去不是心瓣問題就是心血管栓塞。我較喜歡全面從整個人的角度來做醫療。
1985年回到香港,那時候中大醫學院新成立,創院院長蔡永業教授認為應集中力量在一些新領域,老人病學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就朝這個方向發展。我記得那時候有位資深同事跟我說:「你研究這個範疇就慘了,沒有甚麼研究機會的。」但其實不然,我就覺得很有成果。
為甚麼大學要成立老年學研究所?
我們的目標是把香港建立成方便和善待長者的城市。這也是10月初本所開幕研討會的主題。研究所不是純粹從醫學角度看老人問題,而是集合校內心理學、工程學、建築學等領域的專家,利用學術研究成果,提出解決問題的跨學科答案,在社會做一些有長遠影響的項目。
舉個例子,我們開始和未來城市研究所商討,如何從社區規劃的角度探討人口老化問題。國外就有研究顯示,綠化空間對老人健康有重要影響,或許和飲食、抽煙那些因素一樣重要。
不久前研究所發表「全球長者生活關注指數」,香港長者生活質素在全球排名二十四,是否表示香港在照顧老人方面算做得不錯?
這個指數分為收入保障、健康狀況、能力和有利環境四個領域,香港人長壽,所以健康狀況的領域拉高了很多,但有些領域卻排得很低,比如收入保障、社會參與和就業,以及心理健康。這是因為香港沒有退休金制度,大部分人退休後就沒收入。
這有解決方法嗎?
兼職工作。我們正在構思利用創新技術來推行長者兼職工作計劃,就像Uber那樣,你加入這個平台,如果水喉漏水,溝渠塞了,那些有這種技術的退休人士,就可以接這些工作來做,令他們有點收入,又覺得自己對社會還有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